今天(5月12日)是第十五個全國防災減災日。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等10家單位聯(lián)合開展“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”主題活動。通過線上科普宣傳和線下互動體驗演練的方式,為公眾普及應急知識和避險技能。
上午9點,在通州區(qū)北運河邊,防災減災日主題活動拉開帷幕。現(xiàn)場展示有便攜式觀測站、救生艇、大功率龍吸水車等20多套各種大型應急裝備。在地震預警救援區(qū),一個黃色小鹿造型的預警終端體感互動設備萌趣十足。
“25秒,危險,緊急避震。”現(xiàn)場模擬發(fā)生地震,這套設備頂端紅色報警燈不停閃爍,報警聲也一直持續(xù)。防震減災科學傳播師吳揚波介紹:
吳揚波:我們模擬的是一個震級為8級的地震,震中離我們的位置大概是167公里,預警終端會提示說地震波還有多久即將到達,這就一直持續(xù)在倒計時。小朋友和老師就可以根據(jù)這個畫面上面的提示,做出相應的應急避險措施。比如說時間太短了,咱們該躲避就躲避,時間足夠的話,我們可以采取離開建筑物逃生等操作。
北京市防震減災宣教中心副主任曹開介紹,除了作為地震預警終端,這套設備還有科普互動體驗的功能,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地震避險知識。
曹開:如果我們把這個設備布置到學校當中,學生們就可以借著這個大屏幕,因為它是有一個AR的效果,可以去體驗收到地震預警信息之后到底應該怎么去做。如果體驗獲勝了,機器下部就會贈送一些小禮品,主要是我們做的一些科普IP形象,學生們也可以通過掃這個卡片上面的碼掌握更多的安全科普知識。下一步,我們可能會在更多的試點單位布置這樣的設備。
在科普互動體驗區(qū),人們可以戴上VR眼鏡,通過玩闖關游戲的方式,了解火災逃生知識、尋找室內(nèi)隱患、掌握醫(yī)療急救技能。剛體驗完的市民李女士說:
李女士:我就玩的是找室內(nèi)隱患,找到煙頭沒滅,還有熨斗沒關就放在板子上,還有廚房灶爐旁邊有一個酒精瓶。
李女士:沒有,差兩個。日常的一些小隱患,有可能在身邊不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但是通過這個真是了解了不少知識。
今天是512全國防災減災日,北京市以特大型城市發(fā)生暴雨或地震為場景,采取“線上科普宣傳+線下互動體驗演練”的方式進行防災減災宣傳。北京市應急管理科學技術研究院應急科普中心主任周圓表示:
周圓:線上科普宣傳以地震、暴雨、火災等防災減災為內(nèi)容,有一個60分鐘的直播活動。截止到目前,全網(wǎng)已經(jīng)有300萬人次的觀看量。線下活動我們主要是突出風險預警能力、應急綜合能力的展示,希望通過舉辦這種活動,提升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,增強自救互救技能,保護自己和身邊的親人。
(來源:北廣頭條)
Copyright ? 2023 中天億信裝備制造(南京)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鄂ICP備11017564號-25